文章
日志
帖子
首頁
論壇
博客
大講堂
人才網
直播課
資訊
全部
通信/手機
綜合電子
測試測量
半導體/EDA
微處理器
模擬/電源
可編程邏輯
嵌入式
汽車電子
醫療電子
工業電子
物聯網
可穿戴
機器人/飛行器
其他科技
傳感器/Mems
射頻微波
人工智能
技術文章
全部
通信/手機
綜合電子
測試測量
半導體/EDA
微處理器
模擬/電源
可編程邏輯
嵌入式
汽車電子
醫療電子
工業電子
物聯網
可穿戴
機器人/飛行器
其他科技
傳感器/Mems
射頻微波
人工智能
頻道
通信/手機
綜合電子
測試測量
半導體/EDA
微處理器
模擬/電源
可編程邏輯
嵌入式
汽車電子
醫療電子
工業電子
物聯網
可穿戴
機器人/飛行器
其他科技
傳感器/Mems
射頻微波
人工智能
登錄
注冊
創芯云服務 :
創芯投融資 |
創芯大講堂
|
創芯人才網 |
數字IC職業培訓
EETOP誠邀線上IC培訓講師!
技術
首頁 >
人工智能
>
內容
LIDAR感知挑戰
2020-07-27 13:55:18
來源:
ADI
成功的自動駕駛
汽車
必定將使用緊密集成的傳感器系統來達到甚至超越人類的駕駛能力。人類駕駛員一般利用雙眼、雙耳,以及車輛運動給人的反饋來駕駛
汽車
。我們的大腦會實時處理所有這些信息,并從人腦的駕駛經驗數據庫中直覺反應。復現人類駕駛能力所需的傳感器包括雷達、激光雷達(LIDAR)、攝像頭、慣性
測量
單元(IMU),以及超聲波傳感器。每種系統都有其優勢,也有其缺點。單一傳感器的精度和性性能不足以取代所有其他傳感器相輔相成的多傳感器融合是大趨勢。本文將介紹與LIDAR有關的主要設計考量,LIDAR是一種傳感器,為各種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大量數據。
在自動駕駛
汽車
中,LIDAR與雷達密切合作。這兩種技術在工作中不會產生可見光,這對于夜間駕駛或弱光條件至關重要。雷達適合遠距離檢測和跟蹤,LIDAR則提供更高的角分辨率,可以識別對象并對其進行分類。換句話說,雷達適合檢測對象是否存在,LIDAR則能夠在雷達檢測到對象的基礎上提供關于該對象的具體信息。
設計LIDAR系統時會面臨一些技術挑戰,主要挑戰之一就是近紅外波長要保持在人眼安全限值之下。關于這些安全指南,請參考IEC 60825-1。這并不是要降低人眼安全的重要性,本文探討的所有方面最終都會影響人眼安全。目前存在多種不同的LIDAR系統技術,設計復雜程度各不相同,各有其優點和缺點。
重要的是,所有設計需要關注的基礎方面都相同。再此我們著重討論人眼安全以外影響系統設計的其他方面,包括:SNR最大化、最小可檢測要求、視場、散熱、功耗,以及航位推測。
查看接收鏈路,會發現系統的信噪比(SNR)會影響在遠距離(100米至300米)檢測小型目標的能力。ADC噪底不能超過接收路徑中的其他噪聲源。如果背景光或散粒噪聲貢獻因素低于ADC的噪底或印刷電路板(PCB)噪聲,系統精度就會受限。采用直接飛行時間(ToF)法要求系統可以輸出短脈沖(~1 ns至5 ns),且使用高采樣速率ADC檢測這些脈沖。采樣速率達到1 GSPS,即可滿足接收信號鏈路需求。此外,請注意,ADC的有效位數(ENOB)必須支持跨阻放大器(TIA)的整個輸出范圍,不能對信號實施削波。
系統需要檢測100米開外的籃球嗎?確定相關對象的反射率、尺寸和距離,會決定TIA的SNR需求。與ADC相同, TIA也需要檢測同樣的窄脈沖。因為系統需要處理的對象的距離、反射率和尺寸范圍甚廣,所以TIA必須能夠在飽和后中快速恢復。高反射(比如交通標志怕愛)或近距離目標能反射強光而造成TIA飽和,。這些都是常見事件,而系統恢復的速度(以盡量減少致盲時間)對于安全性至關重要。
系統的視場和角分辨率也會影響到檢測一個籃球的能力。發射和接收光學是決定視場的主要因素。角分辨率決定您能遠距離檢測籃球大小的目標并進行分類,還是只能檢測目標的存在。
對于LIDAR系統設計人員來說,處理這些系統的功耗和散熱是不小的挑戰。當然,降低信號鏈的功耗會相應降低產生的熱量。組件在的性能隨溫度會出現大幅變化,其中更敏感的一些組件可能需要溫度補償。使用熱電控制器是一種不錯的方法,可以高度準確地對IC進行冷卻或加熱。如果追求精確的話,發光和感光二極管都需要溫度補償,以在LIDAR系統的工作溫度范圍內保持穩定的工作波長和效率。
在某些情況下,對雪崩光電二極管和激光器施加的偏置電壓要到幾百伏(正壓或負壓)。高效生成這些電壓,且使用盡可能少的組件,是最佳設計實踐所追求的。要提供準確的基準電壓源,需要使用精密數模轉換器(DAC)生成偏置點、電流和電壓。沿著傳統的1.8 V至12 V電壓域,LIDAR系統對電壓的需求是有所增加的。小心選擇
電源
解決方案可以處理這一問題,尤其是解決方案中額外添加一種電壓時。選擇具備關斷或低功率模式的IC和
電源
也非常重要,這樣的系統可以靈活高能效地輪詢多個通道。
集成LIDAR傳感器的IMU具備多種優勢。IMU傳感器智能地融合多軸陀螺儀和加速度計,為除震和導航應用提供可靠的位置和運動識別。即使在復雜的操作環境下,面臨極限運動動力學問題時,精密微機電系統(
MEMS
) IMU也能提供所需的精度。
IMU為自動駕駛系統提供航位推測、定位和穩定功能。反過來,在ADAS或GPS性能下降,或者不可用時,上述功能又能為系統提供可靠的數據。IMU能夠有效利用高更新速率(每秒數千個樣本),且可以不受外部環境變化干擾。IMU越穩定,越能長時間為系統提供關鍵且可靠的航跡信息。
IMU可以直接集成到LIDAR模塊中,用于檢測、分析和糾正車輛運行環境中常見的振動。例如,IMU輸出可輔助拼接LIDAR點云,否則,這些點云會因為車輛越過路面坑洼而出現偏離。此外,還可以使用IMU檢測旋轉式LIDAR系統的軸承磨損,以在實際出現故障之前維修LIDAR,提高安全性。
結論
在最初產品定義期間,需要考慮LIDAR系統的復雜性,以確定可接受的SNR、檢測要求、視野、散熱限制以及功耗。了解哪些組件是各個問題的主要貢獻因素,同時謹慎選擇IC,可以大大提高設計的成功幾率。
作者簡介
Sarven Ipek于2006年加入ADI公司。在ADI公司任職期間,Sarven在故障分析、設計、特性表征、產品工程、項目管理和程序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Sarven目前是ADI公司麻薩諸塞州威明頓市自動駕駛和安全產品部門LIDAR部的營銷經理。
他擁有東北大學電氣和計算機工程學士學位以及電氣工程碩士學位,主修通信系統和信號處理。
關鍵詞:
LIDAR
ADI
自動駕駛
EETOP 官方微信
創芯大講堂 在線教育
創芯老字號 半導體快訊
相關文章
上一篇:
英偉達與佛羅里達大學聯手打造高等教育
下一篇:
外媒:特斯拉計劃在柏林生產車用電池,
延伸閱讀
全國自動駕駛路測政策和城市大盤點,蘇州將成新勢力|厚勢汽車
采埃孚全球首發coPILOT 以自動駕駛產品切入中國市場 | 2019上海車展
自動駕駛落地難,這六大問題成關鍵!
2019上海車展:配備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 雷諾EZ-ULTIMO概念車首秀
全部評論
最新資訊
最熱資訊
打造2.5D及3DIC Chiplet中國芯!奇異摩爾
央視財經?:200元跌至20元,部分芯片價格
把家電變間諜!亞馬遜17億美元買下掃地機器
三星電子人均年薪遠高于臺積電!
8月15日生效!美國對3納米以下制程EDA工具
為下一代工業自動化控制器 構建高通道密度
助力中國半導體,泰克、忱芯科技向三安半導
紫光展銳:今年將有超過十款搭載公司6納米
中芯國際CEO趙海軍辭任執行董事!
開盤市值突破1600億,登頂半導體TOP3!國產C
臺積電領先英特爾?實情并非如此!蔣尚義:
IAR Systems 助力韓國 Osong Medical
IAR Systems 助力韓國 Osong Medical Innovation Foundation(KBIO Health) 開發先進醫療設備
大聯大詮鼎集團推出基于RICHTEK產品的Type-C PD電源擴展塢方案
預計蘋果 iPhone 14 系列平均售價上漲 15%
印度擬出臺新政,或重創中國手機制造商
OPPO手機被德國禁售!
Digi-Key 全球獨家現貨發售 u-blox 的新型 XPLR-IoT-1 套件
瑞薩電子推出面向工業以太網的RZ/N2L MPU, 簡化工業設備中網絡功能的實現
大聯大世平集團推出基于onsemi產品的5G基站電源方案
智能物聯安全等技術全力賦能服務型制造
國產芯片迎來重大突破:壁仞科技發布首款通用GPU芯片,創出全球算力紀錄!
涉嚴重違紀違!又有3名芯片大基金公司高管被帶走調查,一人身兼8家上市公司董事!
拜登正式簽署芯片法案!“護欄”生效,多家半導體巨頭已收到禁令:禁止14納米及更先進設備出口中國!
業界最熱文章
意識永生!馬斯克自爆已將大腦上傳云端
人機對話令人毛骨悚然!谷歌工程師稱其
特斯拉自動駕駛FSD芯片NPU詳解
全光學類腦計算芯片:模仿人腦存儲與處理
小米無障礙分享登上世界舞臺,人工智能+
阿里云總裁張建鋒:Back to Basic,定
LIDAR感知挑戰
AI芯片設計與開發概覽
手機AI芯片有多神秘?解讀華為自研架構NPU
挑戰GPU地位,富士通深度學習加速卡DLU曝光
深度揭秘:"萬物GPU"(The GPU of Everything)
我國首個光子人工智能芯片項目正式啟動!
從驍龍820到855,高通AI的進階之旅
一窺ARM的AI處理器
詳細評測:英特爾 Cascade Lake vs
TI推出全新處理器推動邊緣AI普及并使其功
人工智能:除了保持車輛在車道上行駛,還
關于深度學習,看這一篇就夠了
BAT、科大訊飛、商湯等5大AI國家隊的一次
Xsens 全新工業級微型慣性運動傳感器
ET創芯網(EETOP)-電子設計論壇、博客、超人氣的電子工程師資料分享平臺
論壇
博客
大講堂
人才網
直播課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隱私聲明
@2003-2022 EETOP
京ICP備10050787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7710
99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