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到智能手機的沖擊,由于全球照相機市場達到飽和狀態后,急劇萎縮,再加上全球的新冠疫情,關閉工廠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是佳能的離職補償確引發了廣泛的關注!
根據珠海佳能的員工稱:如果工資是在7500—10000元左右的話,可以拿到25萬元左右的補償;一位在珠海佳能工作超過30萬的員工,前后能拿到補償金150萬元,并且還有其他的福利補償。
而這樣的補償,幾乎讓大部分的國內網友們直呼羨慕不已,其實作為“打工人”心里都知道,一般很多企業裁員的話,只是給少部分的補償,甚至有的直接不給,以至于這樣的官司是常見不已。
但國內的一些專家以及網友卻“另辟蹊徑”,質疑珠海佳能工廠的補償夾帶“私活”,認為這是一種“惡意補償”,不僅拉高了國內企業工廠的補償標準,更是擾亂的國內市場環境,如果珠海佳能開了這個頭的話,無疑會讓國內其他企業員工會參照珠海佳能這個標準。給其他面臨關閉或歇業的企業帶來很大的壓力。
是否真屬于 “惡意補償”?
據新浪科技報道,對于是否是“惡意補償”,有律師指出,“惡意補償”的說法并不合理。“按經濟補償金的標準,企業賠付的最低標準是N,最高標準則沒有上限,企業愿意多賠是沒問題的。”
其實,佳能珠海的這份補償方案,可以說既體現了外企企業的文化,也結合了當前我國的國情。
具體來看,根據網絡流傳的公告,佳能珠海的補償方案包括經濟補償金、特別慰勞金、就業支援金、感懷銘記獎金以及春節慰問金五大部分。
其中,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標準為N+1。按照《勞動合同法》規定,員工月平均工資高于當地社會平均工資3倍的,以3倍數額作為上限計算,且計算工齡的最高年限為12年。但佳能珠海本次優待方案不設定該上限。
此外,特別慰勞金和感懷銘記獎金,則依據日本企業的慣常做法發放,體現出佳能“感動常在”的口號;而春節慰問金則是依據我國習俗在春節前特別發放。
如此一來,佳能珠海的補償方案遠遠優于法定。有業內分析觀點認為,能夠拿出這樣的補償方案,除了企業具有承受能力之外,也是對企業形象的一種塑造,是一種策略;對員工來說,則是一次正向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