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稱,根據此前已實施數十年的規定,美國公司在指派來自中國、伊朗、俄羅斯等國的外籍員工從事一系列敏感科技工作之前必須獲得“視同出口”的執照許可。許可審批涉及先進半導體、電信系統、加密等領域的工作,其嚴格程度取決于具體的技術。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商務部過去進行審批僅需要幾周時間,而如今常常要等6至8個月。
報道認為,這些舉動眼見形成科技壁壘,求才若渴的美國業界焦急且苦惱,只能眼睜睜看著中國人才走掉,反而可能導致芯片專業人才向中國回流。
截至目前,美國審批政策的變化已影響到英特爾、高通和格羅方德等半導體企業的數百個工作崗位,阻礙了這些公司在美國聘用中國籍員工或將現有員工調任關鍵項目的能力。報道分析稱,這一變化影響重大,因為在此類技術崗位上,美國國內人才供應常常不足,而“中國籍員工在受聘從事這類技術崗位的非美國籍員工中占比較大”。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2013年至2017年間,中國籍員工占獲批許可數量的60%以上。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EETOP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